邁特網
邁特網

兴农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时间:2025-05-04 23:17:59来源:

興農評丨人獸衝突,民生为先民生為先_南方+_南方plus

三農大小事,盡在興農評。评丨

近期,人兽陝西嵐皋縣、冲突四川北川縣、民生为先黑龍江勃利縣等地接連發生多起人獸衝突事件,兴农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评丨隨著生態環境的人兽改善,部分野生動物數量劇增並頻頻入侵人類生產、冲突生活領域,形成了與野生動物犯罪立法預設方向相反的生態失衡。這種反向的生態失衡,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的關係。

在保護野生動物和保障人類安全之間要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這無疑讓防控工作變得複雜和棘手。農牧民為了保護自身的生活空間和生存基礎,不得不采取防禦措施,但往往因此導致野生動物傷亡,並麵臨法律的製裁,而法院隻是在量刑環節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克製。

在麵對野生動物入侵時,人類的安全與福祉無疑應被置於首位。作為社會的主體,人類的生活方式、幸福安寧不應因野生動物的侵擾而遭受破壞。因此,農牧民為保護人身和財產而傷害入侵的野生動物,雖非理想之選,卻是在現實情境下的無奈之舉。

立法應始終以人為本,確保人類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秩序不受威脅。2022年4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關於辦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此前唯數量論的傾向,確立了綜合裁量的標準。然而,該解釋仍顯得不夠明確和有力,未能為農牧民提供充分的法律指導,也難以全麵應對現實挑戰。

為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格局,今年2月,國家林草局等15部門共同發布《野豬等陸生野生動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從多方麵提出具體措施以指導各部門開展工作。在此基礎上,相關部門還應進一步加大普法宣傳力度,提高農牧民的防範意識;同時,也應鼓勵和支持農牧民采取綜合性措施來確保自身、家畜和農作物的安全。此外,或許可以合理分配人與野生動物對不同空間的支配權,將農牧民在其支配權輻射範圍內的防禦措施排除在“狩獵”或“獵捕”之外。麵對人的傷害,自衛尚且無罪,何況麵對野獸的入侵?

作者:楊雪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方壯瑋

更多内容请点击【百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