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学生”2月17日中午,同日解放軍第五醫學中心造血幹細胞采集室內,捐献分離機的造血提示音清脆響起,本市第727、干细728和729例造血幹細胞捐獻順利完成。学生巧合的同日是,捐獻誌願者王茀豪、捐献周思呈和薛晗都是造血大學生。他們的干细熱血與愛心,將為三名血液病患者送去希望。学生
王茀豪23歲,同日是捐献武漢華夏理工學院的大四學生,正在本市一家互聯網公司實習。造血談及加入中華骨髓庫的干细契機,他記憶猶新,“2022年寒假,我回海南老家。在參加獻血時,了解到捐獻造血幹細胞可以幫助血液病患者重獲新生,就毫不猶豫地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今年年初,王茀豪接到初配型成功的電話。他說:“這是十萬分之一的概率。我自己都沒想到,入庫兩年就能匹配成功。我非常高興有機會幫助他人,感到無比的榮幸和滿足。”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研二學生周思呈躺在另一張采集床上。大一上學期,她加入中華骨髓庫,作為送給自己的“成人禮物”。
“造血幹細胞捐獻可能幫助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重獲希望。想到自己的造血幹細胞能夠拯救一個人的生命,就覺得自己的付出特別值得。”周思呈說,“我非常熱衷參與公益活動,無償獻血、幫助山區孩子、去養老院看望老人……力所能及的事,我都會參與。我在奉獻中可以找到人生的方向和價值。”
第三位捐獻者是正在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讀大四的薛晗。當得知自己的造血幹細胞與一名患者配型成功時,她毫不猶豫地同意了捐獻。“希望我的造血幹細胞能幫助患者。”
中華骨髓庫北京分庫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誌願入庫人數達到166717人。2025年,本市已有9人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