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孩子今年6歲了,家长自己能做的何培事情總是依賴別人,大人教給他方法,养孩也不願意親自去嚐試。理能力請問對於這樣缺乏自理能力又不願意嚐試的家长孩子應該怎麽辦呢?為什麽孩子的自理能力這麽弱呢?
專家觀點
北京市東城區東四五條幼兒園區級骨幹教師、東城區首席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師陳月:當孩子不願意嚐試時,何培家長要正確地進行引導,养孩及時給予鼓勵,理能力而不是家长用嗬斥的方法對待孩子,要去分析其原因。何培
家長首先要考慮孩子是养孩否存在生理上的客觀原因。由於小朋友年齡小,理能力肌肉還在生長發育階段,家长他們自控能力差,何培手眼協調還不夠,养孩所以在培養孩子獨立性時,家長往往會發現讓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自己收拾玩具或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時,對於幼兒來講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成功。
其次,家長要分析是否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對孩子的“能力剝奪”。有些孩子做事速度慢,家長怕麻煩,覺得讓孩子自己嚐試鍛煉,還不如自己幫助來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結果手沒洗幹淨,卻弄濕了衣服,家長後悔沒幫他洗;有的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結果衣服穿反了,還要重穿,家長覺得太耽誤時間,不如幫助他穿……所以許多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做,不如自己幫助他們做,這樣節省時間,避免麻煩。大人認為這是義不容辭的事,卻不知處處包辦代替,幼兒的獨立願望會漸漸消失,養成依賴心理,導致自理能力發展遲緩。
那麽應該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家長不妨從三個方麵嚐試。首先,家長要多為幼兒提供更多獨立做事的機會。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家長要為他們提供各種獨立做事的機會,對於3—4歲的幼兒,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比較簡單容易完成的事,例如穿衣服、吃飯等;對於4—5歲的幼兒,可以讓他們適當性地做一些家務,如擦桌子、收玩具等;而對於5—6歲的幼兒,可以讓孩子嚐試整理物品、書包等。當幼兒遇到困難時,家長不要急於去幫助他們,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思考時間和探索機會。在這個過程中試著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自己做主的能力。
再次,家長要根據困難的難易程度給予孩子適時的幫助。在幼兒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要先思考困難的難易程度,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是否過難,如果是很難的事情,可以給予幼兒語言上的支持,包括口頭鼓勵、方法教授等,也可以適當給予幫助;如果是力所能及的事,家長可以給予幼兒充分的探索時間,讓孩子多去嚐試,尋找合適的方法與經驗,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他們會越來越熟練,家長不要以幼兒動作慢、做不好為由,剝奪了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
最後,家長要根據具體情況適當給予幼兒言語上的鼓勵。當幼兒經過努力完成了挑戰,家長要及時鼓勵他們,鼓勵和表揚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十分重要,能使幼兒樹立自信心,激勵幼兒更願意自己主動做事,最終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