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特網
邁特網

聚焦農業科技特派員(輕騎兵)

时间:2025-05-05 11:01:26来源:

“苗管家”鄭桂林:一棵種苗育出億元產業鏈 | 農技先鋒行③_南方+_南方plus

點擊圖片查看專題

編者按:

近年來,廣東圍繞“助力守牢糧食安全底線、产业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苗管家鄉村人才培育”三大任務,郑桂种苗不斷深化“百千萬工程”農業技術推廣體係建設,林棵链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模式,育出亿元打造“田頭滴滴”農技需求精準對接平台,产业探索出了一條科技支撐鄉村振興、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科學路徑。農業科技特派員和農村鄉土專家是廣東農業技術推廣體係建設的關鍵一環,是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的重要紐帶。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聯合南方農村報推出《農技先鋒行》品牌欄目,聚焦農業科技特派員(輕騎兵),深入產業一線,創新服務做法,展現作為擔當,進一步激發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助力“百千萬工程”注入新動力。

本期《農技先鋒》邀請到廣東省人大代表、農業科技特派員、廣東綠寶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鄭桂林。

雨水後春耕正當時,在翁源縣鄉村振興種苗繁育中心,自動化播種車間內一片繁忙而充滿希望的景象,宛如一幅生動的春耕備耕畫卷。這裏,一台台先進的自動化播種設備有條不紊地運轉著,精準地完成著壓穴、播種、蓋土、澆水等一係列複雜而精細的工序。

自動化播種設備。

返鄉創業17年,從都市白領到田間“苗管家”。廣東省人大代表、農業科技特派員、廣東綠寶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鄭桂林,年育苗近億株、培訓超3萬人次、帶動農產品銷售數億元。以良種繁育為基、農技服務為橋、產業拓展為翼,用一棵種苗育出億元產業鏈,帶領農戶走出了一條科技賦能、產業聯動的鄉村振興路。

種苗繁育基地。

智慧育苗激活“沉睡資源”

“秧好一半稻,苗好一半收。”鄭桂林深知,隻有育好苗才能種好糧,種好菜,富老鄉。

2022年,他推動村企合作,通過村委土地入股和技術共享,盤活縣、鎮、村三級資源。將廢棄的村小學改造成“翁源縣鄉村振興種苗繁育中心”,率先引入立體式智能化全自動育苗溫室,實現壓穴、播種、蓋土、澆水全流程自動化作業。

“傳統育苗成活率不足70%,我們通過全流程自動化將效率提升45%,節水60%。”站在二代育苗生產線前,鄭桂林算著科技賬。每年培育的優質種苗可覆蓋10萬畝耕地,帶動村集體增收30%以上。2024年數據顯示,僅種苗產業就創造就業崗位200餘個,為村集體增收超15萬元。每年培育優質紅薯種苗、蔬菜種苗和水稻秧苗近億株,輻射整個粵北以及粵港澳大灣區。

“第二代育秧生產線正在改造中,三月份將正式投入使用。”鄭桂林介紹,相比傳統育苗,使用自動化、嫁接、大棚育苗的種植成本可顯著降低,且種苗抗性好、產量高、品相好,還能減少種植成本,提高農戶收入。

農技服務織就“智慧雲網”

麵對基層農技服務短板,鄭桂林化身農業科技特派員(輕騎兵),依托“粵農技”平台組建百人服務團隊,深入田間地頭,提高農民種植技能,保障農業增產增收。2022年被評為廣東農技服務“輕騎兵”“十大典型服務模式”;2023年,鄭桂林本人被評為“十大先鋒人物之”一。

他聯合省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共建產學研合作科技示範基地,推動良種研發與轉化。基地累計開展農業實驗13項,培育省級鄉土專家157人,形成從製種、種植到銷售的種業全產業鏈,為粵北農業現代化注入強勁動能。

鄭桂林還積極參與廣東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大平台建設,打造農業全產業成果展示矩陣,推動農業科技成果服務產區一線。連續三年承辦廣東種業博覽會粵北翁源分會場,累計展出1500多個新品種,舉辦培訓班、經驗交流會90多場次,直接培訓農民、農戶超過3萬人次。

全鏈布局打通“出山路”

“好苗還要好銷”,鄭桂林深諳市場規律。通過高效、減肥、減藥技術,推廣綠色種植模式。僅西蘭花一個品類,已在翁源當地推廣種植1200多畝。

優質蔬菜采摘。

在廣州、深圳、東莞等城市的500個住宅小區裏,800名翁源縣農產品推廣大使正通過翁源農協駐粵港澳大灣區鄉村振興助農服務點,為翁源特色農產品服務。通過“雲端農場+社區直供”模式,幫助農戶銷售三華李、九仙桃(鷹嘴桃)、蘭花、蔬菜等優質農產品數億元。

翁源農協駐粵港澳大灣區鄉村振興助農服務點。

“返鄉創業的這十幾年,我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舞台,我要繼續做好鄉村振興帶頭人,農業科技特派員,為翁源現代農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鄭桂林介紹,未來,要讓每一棵種苗都承載著科技與希望,紮根廣東,走向全國!


采寫:南方農村報、南方+記者徐建杭

來源:南方農村報社

編輯 葉香玲

更多内容请点击【時尚】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