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特網
邁特網

中山中通完善旅遊產業配套

时间:2025-05-05 02:56:03来源:

中山新機遇:深中通道引投資熱潮,中山中通農文旅迎黃金發展期_南方+_南方plus

南朗街道僅5天時間累計遊客接待量超26萬人次;“五桂山”相關詞條登上頭條熱榜旅遊榜第二;南區曹邊-北台旅遊路線日均接待遊客超2000人次;吃石岐鴿和脆肉鯇的顧客擠爆餐廳……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車,旅迎中山市農文旅產業隨之迎來發展黃金期。黄金

為把“流量”變成“留量”,发展中山市正持續加快創新鄉村文化旅遊產品供給,中山中通完善旅遊產業配套,新机推進農文旅消費提質升級。遇深9月上旬,道引2024中山市農文旅招商對接會即將舉辦。投资屆時,將邀請全國意向投資企業代表參會;40+個農文旅項目將啟動招商,涵蓋民宿餐飲、休閑農場、文體娛樂等多元化業態。

深中通道開通首月車流量破300萬車次。

深中通道開通

掀起中山鄉村“旅遊熱”

中山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具有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天然區位優勢。如今,深中通道一橋飛架,讓地理上並不“臨深”的中山一步邁入深圳“半小時生活圈”,“鏈”入深圳乃至珠江口東岸產業版圖,也為中山市農文旅市場導入了“潑天流量”。

中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數據顯示,7月1日至28日,中山市累計接待遊客367.30萬人次,同比上升128.52%;其中過夜遊客108.23萬人次,同比上升66.25%;實現旅遊收入25.45億元,同比上升99.10%。

三鄉鎮雍陌村。

中山市是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的故裏,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擁有五桂雄峰、岐江秀水、金鍾綠湖等秀麗自然風光和陳氏宗祠古建築群、孫中山故居等文化遺產資源。近年來,中山市結合“百千萬工程”,加快推進鄉村優質文旅資源開發,通過整合、包裝、開發了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產品,先後打造了2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8個廣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22個廣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村,9個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

孫中山先生故裏。

坐擁孫中山故裏旅遊區、崖口村、左步村、翠亨等一批特色旅遊資源的南朗在深中通道開通以後,僅5天時間累計遊客接待量超26萬人次;“五桂山”相關詞條登上頭條熱榜旅遊榜第二;南區曹邊-北台旅遊路線日均接待遊客超2000人次;吃石岐鴿和脆肉鯇的顧客擠爆餐廳……隨著大橋的連通,中山的鄉村魅力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深中通道通車後首個周末,中山詹園人氣旺。

今年以來,中山各鎮街持續加快創新鄉村文化旅遊產品供給,完善旅遊產業配套,推進農文旅消費提質升級。

為緩解遊客增多帶來的交通壓力,崖口村正結合“香山古韻”項目,打通南朗快線崖口段新開路口與下沙舊村片區,同時新增停車位,確保村民和遊客的正常生活和出行不受影響;沙溪鎮為緊抓大灣區加速融合新機遇,計劃在獅滘河以北打造集農產品供應、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休閑觀光為一體的萬畝良田三產融合產業區;黃圃鎮計劃盤活橫檔村舊磚廠用地,發展夜市經濟;南區推出10條特色文旅路線……

崖口村農文旅類項目招商負責人陸耀興表示,“深中通道”開通以後,“粵B”車輛明顯多了很多,當下崖口村尚未進入旅遊旺季,但節假日期間,高端民宿、餐飲仍是供不應求,完善配套設施、提升服務水平刻不容緩。

崖口村特色民宿。

另一方麵,中山、深圳兩地農文旅產業合作持續推進。7月1日,深中文旅交流活動在中山翠亨新區舉行,300名深圳市民乘坐大巴穿越深中通道抵達馬鞍島,開啟中山之旅;7月13日,中山文旅也邁開步子,把旅遊推介路演開到了深圳寶安區歡樂港灣灣區之光摩天輪下,現場設置的中山印象互動打卡點、中山好禮·文旅市集、遊賞美麗中山等三大主題場景吸引市民駐足遊覽。從文旅資源來看,中山偏向慢節奏、休閑化、舒適性的文旅特點和深圳的快節奏、大IP、潮流感形成互補條件。

接下來,中山、深圳還將整合兩市優質文旅資源,聯合開發個性化、多元化的文旅業態產品和深中聯遊線路,打造兩市“一程多站”旅遊產品;並出台相關政策支持兩地旅遊景區、酒店、旅行社和旅遊開發公司加強合作。

7月13日,“穿越深中通道 遊賞美麗中山”旅遊推介路演在深圳寶安區歡樂港灣灣區之光摩天輪下舉行。

“百花齊放”

因地製宜打造多元文旅產品

鄉村旅遊的火熱,更源於中山市持續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厚積薄發。

近年來,中山引導鎮村成立強村公司,從培育“鄉村CEO”入手,統籌規劃村內文旅資源;並著力打造遍布21個涉農鎮街、涉及130多個村落的 “香山古韻”文旅路線、“岐水流芳”鄉村振興示範帶。隨之“百千萬工程”建設的深入,旗溪村、雍陌村、三溪村等古村落古韻悠悠又新機煥發;“金色大地音樂會”“村BA”等特色活動創新豐富鄉村旅遊產品,成為大灣區農文旅消費的亮點。

中山“村BA”。

——化美麗資源,為美麗經濟。

重巒疊嶂的五桂山鬱鬱蔥蔥,一望無際的伶仃洋煙波浩瀚,岐江河兩旁綠樹成蔭,翠亨國家濕地公園鳥鳴陣陣……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中山鄉村巨大的優勢和寶貴財富。近年來,中山以發展美麗經濟為重要抓手,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以五桂山桂南村為例,桂南村處於中山“綠核”五桂山的懷抱之中,是天然的“文旅寶藏”。近年來,該村成立了桂南文旅公司,以打造“灣區研學旅行第一村”為定位,推出“桂南學村”研學品牌,讓自然風光成為生動“課本”,帶動超百萬元經濟效益。今年上半年桂南村已累計落地超250場次自然教育活動,森林康養、研學旅行、民宿餐飲等業態也已在桂南村遍地開花。

五桂山街道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

桂南村鄉野馬術。

這樣的例子在中山還有很多。板芙鎮依托“兩江三岸”的自然資源稟賦,打造水鄉之旅;南朗崖口將稻田、濱海、美食資源串珠成鏈,打造“海上日出+稻田落日”特色生態景觀;坦洲鎮三界稻田潮寵度假莊園以生物自然資源為依托,計劃打造“稻田+動物”主題旅遊聖地……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作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中山市是廣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廣府菜的發祥地之一;有廣東省曲藝之鄉(粵劇)、華僑之鄉的美譽。近年來,中山市充分挖掘鄉村文化特色,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既推進旅遊項目提質增效,又在豐富了鄉村文化內涵。

以三鄉鎮雍陌村為例,該村坐擁鄭觀應故居、中山溫泉等特色景點,通過盤活利用曆史名人資源,創作了木偶劇《鄭觀應》,並建成了鄭觀應文化展示區偫鶴園項目,既獲得了國際大獎,也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打卡。如今,通過招商,雍陌村擬建西碼頭民宿集群項目,打造集吃、住、遊、購、娛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商業綜合體,實現“人口流量”向“經濟流量”轉變。

三鄉雍陌村西碼頭商業綜合體設計圖。

筆者走訪雍陌村之時,偶遇了正在考察投資項目的長新實業公司負責人馮鍵權。馮鍵權十分看好雍陌村旅遊業的發展,他認為,曆史文化是是雍陌村旅遊業持久的魅力源泉,鄭觀應故居、曆史微光廣場、積厚園等文化場所都是雍陌村獨特的寶藏。當前隨之文創店、餐飲店等紛紛入駐,雍陌村的遊客體驗正日益豐富多彩,人氣、商氣正加速向這片土地匯聚。

馮鍵權到雍陌村考察投資項目。

中山還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如長洲醉龍舞、崖口飄色、坦洲鹹水歌等。探索非遺傳承與旅遊融合也成為不少鎮街的新選擇。例如坦洲鎮打造了“漁小妹”“漁小航”IP,並推出手賬、明信片、冰箱貼等係列文創產品,既傳播了鹹水歌文化,也打造了坦洲文旅新名片。

——智慧文旅,數啟新程。

在“敢為人先”的中山,數字化與鄉村旅遊的融合發展,正成為新趨勢。

2023年,中山市推出“Hea中山”鄉村文旅雲平台,提供參觀接待、定製化團建、研學旅行等各類信息服務,一鍵解鎖鄉村文旅新玩法,上線僅2個月就已上架35個文旅產品,平台下單148次。在今年深中通道開通後,中山市相關部門以及南朗、黃圃等鎮街當即行動,通過推出美食地圖、各式主題旅遊線路,派發電子消費券等,實現線上線下文旅產業加速融合。

中山農文旅融合平台“Hea中山”二維碼。

“智慧農業+文旅”是“科創城市”中山的另一個優勢。中山民眾鎮早在2002年就優先獲批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在農業科技上已獲得長足發展。如今民眾鎮擬建萬畝農業科技產業園項目,依托萬畝農田資源稟賦,以科技賦能農業現代化,計劃打造三產高度融合的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形成具有民眾嶺南水鄉特色的示範旅遊區,增強旅遊吸引力。

轉型關鍵期

仍需破解產業發展難題

一張張“亮眼”成績單,印證了中山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豐碩成果。然而隨之而來的,遊客流量急劇增加以及旅遊經濟迫切的轉型升級需求,也為當地帶來了挑戰與考驗。

——社會資本參與度不高。

在過去,和大多數城市一樣,財政支持和村民自發建設是中山市農文旅產業發展的主要資金來源,既給財政帶來了較大壓力;而且村民本身資金有限,抗風險能力較弱,經營效益不穩定,從而製約了產業的發展質量和水平。

為破解這一難題,近年來中山市一方麵是成立強村公司,通過“市場化運作”實現更大限度、更大範圍內整合資源資金。另一方麵,持續推進農文旅領域招商引資工作。2023年以來,中山市已先後舉辦了鄉村振興招商“牽手會”係列活動(農文旅專場)、首屆鄉村振興招商大會、南區鄉村振興文旅招商活動、文化旅遊產業暨鄉村酒店(民宿)招商推介等多場相關招商引資活動。9月上旬,2024中山市農文旅招商對接會即將舉辦。屆時,將邀請全國意向投資企業代表參會;40+個農文旅項目將啟動招商,涵蓋民宿餐飲、休閑農場、文體娛樂等多元化業態。

2023中山市鄉村振興招商大會。

——受有限土地資源製約。

土地瓶頸是中山現時最大的挑戰之一。中山土地麵積不到1800平方公裏,土地麵積全省倒數第二,早期開發的工業園占據了大量土地,建設用地開發強度已接近40%,部分鎮街的開發強度甚至高達85%。而土地是鄉村旅遊發展最基礎和最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直接關係到產業發展目標和社會效益。

為優先支持農業農村發展,近年來中山市持續出台多項政策支持鄉村振興領域保障。例如,2023年8月,該市發布《中山市實施點狀供地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指引》,改變傳統片狀供地模式為點狀供地,強化“百千萬工程”土地要素保障支撐;今年1月,該市為鄉村振興項目開通“綠色通道”保障其用地需求,規劃中山每年安排不少於10%的市級計劃土地指標用於鄉村振興。另外,中山各鎮街持續優化招商引資服務,優先鄉村振興領域要素保障,在即將到來的2024中山市鄉村文旅招商對接會上,不少項目待確定建設後即可立項辦證。

點狀供地示意圖。

——鄉村青年人才力量不足。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人,特別需要懂鄉村、會經營、為鄉村的青年人才。中山農文旅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麵臨著人才短缺的問題,此外現有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服務水平也有待提高以滿足遊客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培育“鄉村CEO”是當地導入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Hea中山”負責人王女士介紹,2023年8月起,中山農文旅融合平台“Hea中山”開始培訓“鄉村文旅CEO”,引導他們因地製宜對各自村內的旅遊點及路線進行統籌規劃和資源整合,並提供推廣和運營服務。至今年1月,平台已與中山近30個村建立合作關係,每個村至少有一位“鄉村文旅CEO”。

五桂山鄉村文旅運營官培訓現場。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中山市正處於農文旅產業轉型的關鍵路口。資金、土地、人才等短期瓶頸雖存,卻難掩其背後湧動的變革力量。深中通道的開通如同橋梁,連接了更廣闊的市場與機遇;文旅產業的全麵複蘇,為這片土地披上了活力外衣;加之中山城市影響力的穩步回歸,眾多曆史機遇正匯聚成強大的推動力。來來,在這一浪潮的推動下,中山農文旅產業迭代加速,資源匯聚,“一業興旺帶動百業繁榮”的美好圖景大為可期。

中山鄉村大有可為。

中山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中山市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分段建設、久久為功”的基本原則,加快打造“香山古韻”“岐水流芳”鄉村振興示範帶,串聯沿線曆史人文、自然生態、產業等特色點;積極辦好“金色大地音樂會”“村BA”等特色活動,培育文旅、夜間經濟等消費增長點,全麵打造獨具地方特色的高端農文旅產業集群,推進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與提質升級。

中山市農文旅招商對接會谘詢:

白經理 13422059621

撰文:陳思藍 實習生 張欣欣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馬千裏

更多内容请点击【焦點】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