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特網
邁特網

從2024年盛夏的脚印匆忙

时间:2025-05-05 03:28:14来源:

黃小玲:把腳印烙在鳳凰山路的黄小凰山圓夢使者丨駐鎮她風采③_南方+_南方plus

“解決問題的答案就藏在那些山路上。”三月初,镇风春雨淅瀝,采③駐潮州市潮安區鳳凰鎮幫扶工作隊隊長黃小玲望向窗外水墨畫般的黄小凰山茶山風光,回味開展駐鎮工作八個月來那些浸潤著茶香的玲把烙凤路晨昏。從2024年盛夏的脚印匆忙,到如今的圆梦充實安心,她用一雙善於發現的丨驻眼睛,一顆柔軟的镇风心,帶領著工作隊走過一條條山路,采③尋找問題、黄小凰山解決問題,在鄉土烙下深深淺淺的腳印,幫助當地村民實現了一個個心願,為鳳凰鎮帶來了新的發展活力。

 踏遍千山路,織就民心網 

“以前從粵西到珠三角闖蕩,現在又來到粵東曆練,好像在完成廣東這塊拚圖。”22年前,黃小玲離開家鄉茂名高州市來到珠三角地區務工,後來成為了中山市三鄉鎮黨群服務中心主任。2024年7月,她作為中山幫扶潮州派出的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一員,正式到鳳凰鎮報到,擔任工作隊隊長——十二支工作隊中唯一的女隊長。

從城市奔赴鄉村,道路從平直變得波折。鳳凰鎮沒有通往市區的高速,繞不開的是一條條曲折的山路,這也是她首先麵臨的考驗。

山間多雨,她記憶裏,進村走訪的路總是濕滑的,需要讓腳熟悉路、讓路熟悉人。走訪棋盤村、鳳溪村這些藏在大山的村落,當地村幹部常常需要頂風冒雨跟著工作隊走訪調研。黃小玲說:“幸運的是遇到了這些村幹部。他們不僅給予我們行動上的支持,也提出了很多想法。”風雨交織的山路上,他們互相依靠,逐漸成為親密的戰友。

黃小玲正在下村調研。

利落的短發,爽朗的笑聲,幹練的行事方式,是黃小玲給很多人的深刻印象。她的隊員說,找不到她時,那她一定是在進村的路上。她說:“隻有貼近群眾,才能及時準確做出幫扶。”靠得足夠近,才能發現問題。入戶走訪時黃小玲會帶著一份表,記下村民的家庭情況,特別是務工和收入情況。

對村裏的老人,黃小玲會和他們多聊一會兒。“有些老人很孤單,有時候不是非要資助什麽,你光陪他聊聊天他就很高興,他們需要的是情感上的陪伴和慰藉。”她表示,一些村民有外出珠三角地區務工的經曆,她會跟他們聊聊深圳、廣州等地發生了哪些新聞,慢慢勾起群眾的聊天和傾訴欲望。然後她會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收集起來,再對症下藥、謀劃解決。

黃小玲入戶走訪,和村民拉家常。

黃小玲說,解決問題的答案也藏在山路上。2024年8月,黃小玲來到石古坪村,發現這座古老的佘族文化村飲用水管年久失修,存在用水隱患。很快,工作隊從組團單位中山板芙鎮籌集了15萬元資金著手管道整改。石古坪村坐落在山腰上,山路崎嶇,驅車進村需要40分鍾。黃小玲帶著隊員連續往返鎮村,走了一遍又一遍山路,為水管重新布線,順利推進管道鋪設工作,讓石古坪的村民用上了更穩定的自來水。

 搭起幫扶橋梁,共繪民生願景 

幫扶是把腳印烙在泥土裏。大半年來,黃小玲漸漸摸索出一套工作方法:“要跟村幹部保持常態化聯係。因為監測戶有什麽動態,都得靠村幹部及時反饋。”通過分片包幹機製和強化與村幹部的聯係,黃小玲手中如同多了一幅即時更新的“民情地圖”,記錄著村民的“心願單”。

在一次走訪中,黃小玲了解到,福南小學孩子們穿的球衣、踢的球等設備器材都非常陳舊。該小學是廣東省第三批校園足球推廣學校,多年來已動員300多名學生享受足球運動。後來,黃小玲得知,中山市博愛公益足球隊“球變”公益助學基金多年來堅持資助校園足球,她立即聯係上對方。“基金會很支持,迅速捐贈了價值3000多元的足球裝備,由我們工作隊移交給學校。”

2024年10月,鳳凰鎮福南小學的孩子們換上了嶄新的足球服,興奮地在球場上追逐奔跑。黃小玲表示,孩子們滿足的笑臉讓她感到滿足。

黃小玲參加中山市博愛公益足球隊捐贈足球設備移交儀式。

2024年底,南溪村高三學生黃同學家中遭遇變故——父親突發腦溢血住進重症監護室。生活的重擔突然沉重地壓在少年的肩頭,既要照看父親和弟弟妹妹,還要完成學業,準備高考。黃小玲了解情況後,立即聯係民政部門,協同村委會開具證明,聯動潮安區農業農村局、潮州市公益基金會撥付救治資金。由於病情嚴重,黃同學的父親最後還是離開了,家庭失去了頂梁柱,黃小玲及時協調區農業農村局向公益基金爭取到每月400元的助學補貼,給這個家撐起了一把傘。

黃小玲介紹,左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打法在鄉村治標不治本,需要多方持久地幫扶助力。因此,對出現困難的群眾,工作隊會跟民政部門、農業部門、慈善組織等機構及時組織對接研判,還要保證幫扶舉措的持續性。黃小玲像一個黏合劑,把幫扶力量穩穩地對接起來。

黃小玲為有困難的村民送上慰問品。

鳳凰鎮以茶“出圈”,一些個體戶茶農卻苦於體量小、物流不便等原因增收困難。為幫助這些茶農,黃小玲不斷思考幫扶舉措。“成熟的鳳凰茶企一年能有上百場展銷,我就想,能不能將公益性幫扶植入展銷活動?”有了想法便馬上行動。工作隊分頭聯係了銷路困難的茶農,吸引了一大批茶企踴躍參與助力,向困難茶農收購茶葉,拓寬他們的銷路。茶農茶企的雙向奔赴給了黃小玲極大的動力。2024年底,潮州橄欖文化周灣區展銷活動在深圳舉行,鳳凰單叢茶香飄灣區。在工作隊的協調下,單打獨鬥的茶農也搭上了展銷的快船,實現了增收。

 好風憑借力,爭做“茶博士”

每天清晨,黃小玲把隊員們集中起來,讓他們匯報各自的工作任務。隨後便和隊員們分頭下村走訪,收集幫扶需求,跟進協調相關幫扶舉措。下午則需要整理台賬資料、走訪項目現場。這便是他們的駐鎮日常。在黃小玲口中,“牽線搭橋”“交流溝通”是高頻詞。她就像一顆不停旋轉的陀螺,用熱情對接、吸引著每一股能夠助力幫扶的力量。

黃小玲正在和隊員們開例會。

進駐鳳凰鎮以來,黃小玲不斷地思考:如何讓萬畝茶山助力文旅產業發展?雖然近些年“鳳凰茶旅”聲名鵲起,但基礎配套、旅遊服務等方麵仍有短板。在2024年舉行的潮州茶旅融合發展座談會上,黃小玲對接上市茶葉流通協會和市旅遊協會。協會需要業務動能,她也正在尋找鳳凰鎮文旅產業發展的著力點,雙方一拍即合。8月,工作隊聯合市旅遊協會、市供銷總社、市茶葉流通協會共同推出“潮州市茶旅融合·中秋品鑒會”活動。近100個導遊組成的鳳凰山茶旅融合調研團湧入鳳凰鎮茶山古村,賞茶園、品香茗。黃小玲帶著他們實地探訪特色茶旅路線,熱情推介鳳凰的好山好水。

“我跟活動中結識的導遊朋友經常聯係,問問他們在鳳凰旅遊中有沒有碰到一些不便,比如廁所少、停車難等問題,他們都很樂意跟我反饋。”黃小玲介紹,曾有導遊提到“網紅村”棋盤村生態茶園沒有洗手間,她立即發動組團幫扶單位自籌12萬建設資金,緊抓洗手間工程。“發現問題馬上能解決問題,後續我們著手一些文旅項目就更加順利了。”

2024年以來,通過開展“萬人遊鳳凰山茶旅走廊”活動,配合鳳凰鎮黨委引進華住集團花間堂係列酒店和發展鎮村民宿,鳳凰茶旅這塊金字招牌愈發鋥亮。

黃小玲在“萬人遊鳳凰山茶旅走廊”活動現場。

“鎮長說要讓我成為茶博士。”在茶產業幫扶協作中,黃小玲時常會參加一些培訓,接觸病蟲防害、水土維護、采茶製茶,她笑道:“雖然還沒學會硬知識,但喝茶的技法精進了不少!”

黃小玲下定決心,要在鎮村埋下自我造血的基因,工作隊撤離時能帶走行囊,卻必須留下生生不息的火種。在村“兩委”換屆的關鍵節點,她準備雙線發力,一方麵協助村“兩委”幹部選優配強,另一方麵探索讓強村公司作引擎、以績效激勵為齒輪,實現村集體經濟可持續增長。

鳳凰的青山綠水浸潤了黃小玲,泥土的芬芳讓她的眉眼愈發清亮。不懼泥濘、不停跋涉,她以“泥土味”紮根民生,憑“繡花功”破解難題,用“茶香韻”串聯資源,澆灌出漫山遍野的希望之花。

駐潮州市潮安區鳳凰鎮幫扶工作隊成員:

黃小玲 隊長,鳳凰鎮黨委副書記,來自中山市三鄉鎮

李金瓊 隊員,下埔村第一書記,來自中山市板芙鎮

蕭安健 隊員,棋盤村第一書記,來自中山市醫療保障事業管理中心

馬衛國 隊員,來自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李豔

圖片:受訪者供圖

統籌:李國華

海報設計:歐劍釗


編輯 謝曉莉

更多内容请点击【時尚】专栏